失敗不可怕,只要你有決戰的本錢



在人們的印象里,李嘉誠從不會輸。


其實不然,創業初期,他確實發了幾筆小財。但不久之后,因為投資失敗,導致資金周轉不靈,工廠虧損嚴重,塑膠原料商不斷上門催繳原料費,客戶一股腦來要求索賠,幾乎將他置于瀕臨破產的境地。

這是李嘉誠創業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。日后談起這次失敗,李嘉誠說:“萬一真的失敗了,也不必怨恨,慢慢圖謀東山再起的機會,只要一息尚存,仍有作最后決戰的本錢。”

確實,失敗其實并不可怕,最重要的是失敗之后是否仍有信心,和是否能繼續保持或者擁有清醒的頭腦。 活著,就要面對失敗



英國女作家JK•羅琳憑借《哈利•波特》系列小說締造了當代出版界的銷售神話,同時成了財富超越英國女王的超級富婆。


然而,在成功前,她經受了地獄般的磨煉。因為羅琳之前從來沒有出過書,沒有一點兒名氣,而且書的內容確實離奇,所以整個出版過程非常曲折。世界聞名的企鵝出版社是第一家拒絕《哈利•波特》的出版社。此后,羅琳更忍受了數十家出版社的拒絕。

羅琳說:“我失敗后,不再假裝我是某種其實我不是的人,而開始將我的精力投入于我真正在乎的工作。人生的谷底,變成我重建人生的堅實基石。所以不要畏懼失敗;只要活著就必然要面對失敗,除非你小心翼翼到仿佛一生都沒有活過。如果這樣,你的失敗將來自于放棄生活。” 失敗讓我彈得更高



大家現在都知道俞敏洪是成功人士,然而,他的生命中有兩次讓他刻骨銘心的失敗經歷。


第一次是高考。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,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是他的夢想,高考在當時是他的惟一出路。但他第一次高考失敗得很慘,英語才得了三十三分;第二年又考了一次,英語得了五十五分,依然名落孫山;堅持考了第三年,他才考進了北大,拿到人生第一把金鑰匙。

另一次失敗是留學夢的破滅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中國出現了留學熱潮,他也是其中一員。就在他全力以赴為出國而奮斗時,動蕩的1989年導致美國對中國緊縮 留學政策。以后的兩年,中國赴美留學人數大減,赴美留學的夢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諸東流,一起逝去的還有他所有的積蓄。

生活中的這些失敗,最后促使他反彈起來,又夠著了一個新的目標。一開始最高目標只是師范大專,沒有想考北大,但多次的失敗,卻練就了他,分數上去了,進了北大。盡管留學失敗,他卻對出國考試和出國流程了如指掌。最終,抓住了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機會: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。

他說:“失敗促使我反彈得更高,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成了我的一種常態,在失敗面前,我會不斷激發自己的斗志,就像高爾基在《海燕》中所說的那樣:讓暴風雨 (失敗)來得更猛烈些吧!“       從此刻起,掙脫只求穩拿勝券的魔咒,擺脫怕輸的包袱,大步往前走吧!有一種英雄主義,叫做不怕輸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e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